搏膺_搏膺的含义_搏膺的意思_搏膺组词
搏膺的拼音与注音
“搏膺”的拼音是 bó yīng,注音是 ㄅㄛˊ 一ㄥ。
搏膺的词语解释
“搏膺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意思是指捶击胸口的动作,用以表达愤怒、不平或哀痛的情感。这种动作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内心的激烈情绪。
搏膺的近音词
“搏膺”在发音上与以下词语相近: - 驳映(bó yìng) - 博映(bó yìng) - 搏影(bó yǐng) - 伯英(bó yīng) - 播映(bō yìng)
搏膺的近义词与反义词
- 近义词:捶胸顿足、拍胸顿足、捶胸痛哭等。
- 反义词:平静如水、心平气和、泰然自若等。
搏膺的词语组词
“搏膺”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,形成新的表达: - 搏膺痛哭 - 搏膺长叹 - 搏膺而立 - 搏膺而泣
搏膺的词语造句
.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,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和民族的命运,常常会站在街头,面对着无数的苦难,激动地搏膺而呼。 . 当他听到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时,他立刻站起身来,双手紧紧地抓住自己的胸口,仿佛要通过搏膺的动作来释放内心巨大的悲痛。 . 战场上,英勇的士兵们面对敌人的侵袭,即使身负重伤,也不忘搏膺激励战友,共同抵御外敌。 . 在古代戏剧中,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角色因为无法忍受不公的待遇而捶胸顿足,甚至搏膺而泣,以此表达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愤怒。 . 那个夜晚,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,她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悲痛,只能不断地搏膺哭泣,直至泪尽而泣。
搏膺的相关词
- 捶胸顿足:捶打胸部并跺脚,形容极度悲痛或愤怒的样子。
- 抱头鼠窜:形容狼狈逃跑的样子,与“搏膺”相反,没有表达出情感的宣泄。
- 心如刀割:形容极度悲伤的心情,与“搏膺”有相似之处,但更多强调内心的感受。
- 泰然自若:形容遇到紧急情况时仍然保持镇定,与“搏膺”形成鲜明对比。
搏膺的引证解释
“搏膺”这一表达方式在古代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记载,例如: - 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晋侯梦大厉,被髮及地,搏膺而踊曰:‘杀余孙,不义。余得请于矣。’”这里描述了晋侯梦见恶鬼,捶胸顿足的情景,表达对家族成员被杀害的愤怒。 - 明代王世贞《说部·短长上》:“卢生等将就坑,搏膺而叹曰:‘天乎!余之无罪也。’”这句描写的是卢生等人即将被处死时,捶胸感叹自己无罪,表达出强烈的冤屈感。 - 清代侯方域《吴伯裔伯胤传》:“伯裔妇程氏尝使人为裔胤状,立于父前,父辄以手摩之而喜,既乃审其妄,坐土坑上搏膺而呼曰:‘裔胤皆何往乎?老人安归乎?’”这里描述的是程氏假装儿子回家,当发现真相后捶胸大喊,表达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。 “搏膺”这一表达方式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着丰富的运用,在现代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动作,更是人类情感的一种真实流露,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内心深处的感受。